萨冈:我对生活无所期待

孤独的我:

  19岁,大学入学考试落榜后的弗朗索瓦兹·萨冈整天泡在巴黎的咖啡馆里写小说。“我要写一本书,”她对她的女伴说,“我会赚很多钱,然后就去买一辆美洲豹。”结果,她做到了。在小说里她宣称“作为理想,我打算过一种下流的、丑恶的生活。”从此她成为了一名作家。“我突然成了一名作家,”她说,“我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成为普鲁斯特或者司汤达;但我只有继续下去,别无选择。”直到2004年她在巴黎去世。法国总统希拉克说:她的作品为法国妇女地位的提高作了很大贡献。 
   
  对,这就是萨冈,轻快的忧伤。对她来说,任何崇高伟大之类的价值或道德评价都不重要;而在二战后的欧洲,那个一切传统价值评判标准开始无关紧要的年代,她被认为“用极轻快而精确的笔触写出了战后的欧洲那一代年轻人的生活”。年少成名,她对这一切却似乎随时都可以抽身离去,嘴角永远是那一抹满不在乎的微笑。人们对于她的兴趣甚至超过作品本身。但她要的只是自己。写作只是一种激情,因为喜欢,也是可以给她带来幸福感的的事情。没有它,生活将是死水一潭。而她只属于自己——不做主流道德的(或传统价值标准?)的牺牲品;不做社会制度的牺牲品;不做家庭的牺牲品。面临变化时,敢于直视。 还有,她也不做自己欲望的牺牲品。欲望来了,可以的话就满足它;但是绝对不能听命于它。不能拿自由作为代价去交换欲望的满足。 
   
  我在19岁时曾经迷恋过她的文字,因为那段日子正是自己第一次在生命中感到失望的时候;也是第一次在小说里看到正在经历的那种无可名状又挥之不去的忧伤。《那么一种微笑》,《你好,忧愁》,她的小说里总是充满在生活中“感到无聊”、振作不起来、“对任何人、甚至对自己也漠不关心”、“对一切都不在乎”的男女主人公,但那是她又不是她。而现在,比起她的小说,我更爱她身上以及文字中那种无所顾忌的矛盾——那充满魅力深深吸引住我的矛盾——她的道德游荡在恶毒与善良之间,她的作品游荡在爱情与孤独之间,她的文字游荡在轻灵与沉重之间;她的生命游荡在生的纷争与死亡之间。她也许是战后那个年代萨特们中叛逆的存在主义者,可她并不是虚无主义者。她支持萨特、加谬等激进的左翼知识分子,继承了法国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坚信应该像为爱情一样,为自己崇尚的正义而奋斗。而她从中可以找到幸福。 
   
  在一般人眼里,她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写作。但她有只属于她自己的一生,哪怕最后也是一个人孤独的死去。但我们谁又不是呢?任何试图概括她人生的话与都是多余的。无法概括也无须概括。一辈子难道还不够吗。我们注定要孤独的生,孤独的活,孤独的死。我相信,即使是沉浸在自己相信的真正的爱中,就在某个瞬间,孤独仍会如丝绸一般层层包裹着你,潮水般慢慢涌向你,挥之不去。 
   
  这就是萨冈式的永恒的忧愁:“你刻写在天花板的缝隙里/你刻写在我深爱的眼睛里"。 我从不觉得“她是用一生的孤独换取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他一直用写作来维系的自由”.她的自由不须只用写作来维系。因为除了写作,她还有她真正的生活。1994年11月在一次接受访谈时她说:“痛苦,不,我从来不曾有过。”“我从不把活着和对生活的期待混为一谈。我对生命无所期待。我没有预先想过要什么。生活本身就够激动人心的了。” 
   
   
  我想我也是。我其实从未真正对生命、爱情失望。也许有时会跌得很痛会觉得很累,但很快我又会重新兴致勃勃全新投入;而我是希望自己能永远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即使曾经、将来仍会受伤。我总觉得也许明天、或者在下一个城市我就会爱上某个人。也许会真的坠入爱河。萨冈说,爱和认为在爱是一回事,所以我们“应该为了欺骗(自己)而被人爱。” 但是我想,那个爱人的,好像总是比被爱的更强大。 可被人爱,也可以使人变得强大,从而有力量去爱别人吧? 重要的是,是懂得,是可以接受彼此的自由。而表白,常常只是变相的索取。但是爱一个人,很难做到对这份关系真的无所要求。 “爱情是一场孤独的历险。”萨冈说。“有时这场历险可以是两个人分享的。这就是所谓幸福。其实爱情未必就是孤独的。您可以相信您不孤独,您可以相信爱情;只要您相信,她就是存在的。尽管再接着,就是幻灭的时候了。 
   
   看吧,我喜欢她,因为她也相信,幸福并非是不可能的,人与人之间是有可能建立起真正亲密的关系的。尽管也许转瞬即逝,但相吸还可以转化成相依,爱情可以上升为更淳厚的了解和陪伴。这种可能性使生活本身就像一场历险,这也许就是生活本身激动人心的地方之一吧。 
   
  多么矛盾,但就是这张力真叫我心动。十几岁时我向往单纯的美好,以为那就是人生所有的幸福;如今我也能喜欢、或者说更喜欢丰富、矛盾、迂回曲折、偏激、抓狂、狂喜、绝望······一切更胜过麻木单纯的美好。人有一颗心:温柔又强悍,甜蜜又酸楚,无辜又有罪、伤害也被伤害、胜利也失败、悲恸也狂喜、小心翼翼的绝望再撕心裂肺的失望··· 重要的是去感受,哪怕疼一点。甚至连痛苦都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失去对这一切的欲望、只有麻木与冷漠。生、活、死、勇气和信心、痛苦和超越、爱的有限和无限、孤独与分享··· 我不愿自己的激情总是先抽离于真正的生活脱水而死;重要的,我要找到我要的生活,全心地投入,我的生活,真正的生活。怎样面对成年时的“认同危机”;如何把理想与真正的生活、激情与行动以及目标能够统一起来;从而发现和认同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应该是我们这个年龄所不能回避的经历和成长阶段吧。 
   
  真正喜欢、想要了解——这样一个理由原来已经足够;而这样当然不是在逃避生活的责任。世界如此之大,发现属于自己的生活并全心地投入进去,这就是真正负起了对自己的全部责任;也是真正负责任的态度。 也许已经不需要多余的期待。生活本身已经给了属于每个人不同的财富。无论贫富,我们都有与生俱来的生之欢乐与生命力,没有什么比这更激动人心的了。 
   
  附:阿尔蒂尔·兰波《地狱一季·言语炼金术》 
   
   我是被天上的彩虹罚下地狱, 
   幸福曾是我的灾难,我的忏悔和我的蛆虫: 
   我的生命如此辽阔,不会仅仅献身于力与美。 


(摘自豆瓣书评) 

【因为是女子,更爱多读书。】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读书女人(dsnvren),不定期好书好文推送】

评论
热度(53)
© 把文言欢|Powered by LOFTER